全国统一客服热线:400-801-6910
分享到:
国内新闻
您的位置:首页 >关于CFD >国内新闻 >详细

2014中国旱地冰球俱乐部冠军赛在广州落幕【2014.7】

2016-04-03



旱地冰球是风靡北欧的新兴时尚运动,没有年龄限制,3—80岁都可以参加,在草地、水泥地、木板地、沙地等都可以开展,入门简单,男女皆宜。这项运动进入中国后,首先在外籍人士中发展起来。中国大学生旱地冰球国家队成立于2013年10月,主要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组成,由国际旱地冰球教练、上海外国语大学老师陈新与新加坡前国家队队员Kelvin共同执教。


组建该队伍的初衷是代表中国大学生参与由FISU(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)在新加坡组织的大学生旱地冰球世界杯。当时大多数球员都是第一次接触旱地冰球,不到一年的训练时间,队员已经迅速成长起来。今年6月的新加坡世界杯比赛在即,队员们却还未参与过大型比赛,因此5月17日的全国外籍俱乐部赛就成为难得的练兵机会。


全国外籍俱乐部旱地冰球赛已经举办了12年,每年一届,主要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香港四大城市交替举行,所有参与队员均为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,最初的比赛只有4支队伍参赛,发展至今已吸引来自北京、上海、苏州、广州、香港等地的10支队伍。今年的比赛由广州俱乐部队承办,在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举行,赛事分两片区域同时进行,实行小组循环制。


赛事从筹办到执行,无不体现出欧洲人严谨的处事风格,赛事组请来两位新加坡国际旱地冰球裁判执法,并由专业摄影团队全程拍摄,配备两组医疗小组等等,赛事影响力不可小觑。中国大学生队作为一支新兴队伍能参与这样的赛事,不仅加速了自身的成长,场外的收获也颇丰。


参与本次赛事的爱好者大多数都有十几年的打球经验,甚至还有些球员曾经受训于国家队,而我们这支大学生队伍没有大赛经验,俨然像毛头小孩,学习就成了主要任务。


第一场,对阵队员们熟悉的上海大鲨鱼队,我们与大鲨鱼队有过多次交手,作为多次联赛冠军的大鲨鱼队让大家打得并不轻松。由于经费原因,前来比赛的队员人数有限(加上带队老师只有9人),并且没有专业守门员,守门的使命由几名队员轮换进行。相比拥有16名队员和专业守门员的大鲨鱼队,我们轮换跟不上,体力也跟不上,战术和经验相对缺乏,最终以大比分输给对方。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我们与大鲨鱼的几次交手,比分均输掉双位数,而这次比赛队员们团结一心,奋力拼搏,终于将比分控制在个位数,这便是进步与成长。学习贯穿在整个联赛的始终,无论是技战术配合还是心态调整抑或是体力分配,都是大家需要学习的,而赛后大家也一致反应不虚此行,学到很多平时训练无法学到的东西。


第二场,面对同样只有9名球员的香港队,队员们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,加上对赛场的熟悉以及心态调整,越战越勇,虽然最后以1分惜败对手,但这群年轻的黄色面孔赢得了大家的称赞。整场比赛中,本应是赛事主角的大鲨鱼队全队为我们呐喊助威,也正是这呼声激励着这群年轻的队员全力奋进。殊不知,香港队后来夺得了冠军,我们这一站虽败犹荣!


这一天大家要对阵4支队伍,其中3支最终还成为本次赛事的前三名。每场比赛分两个半场,分别为15分钟,中场仅休息3分钟,并且本次比赛规则里没有暂停,队员的休息只有靠不停轮换,正常情况下一支旱地冰球球队应有20名球员,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休息以保证体力。而旱地冰球运动的一些特性,如球速快,攻防转换快等对球员的体力是极大考验。后两场大家体力严重透支,反应明显变慢,但大家并未因体力原因而放弃比赛,反而是背水一战,誓死拼搏,打出了应有的水平。有辛苦的汗水才会有幸福的泪水,我们应为这群小伙子感到自豪,你们的道路很艰辛,但你们一定会越走越远!


这一天我们拼搏、学习、挥洒汗水,也正是这样这一天才值得回味和欣慰。队员姚天元赛后说:“这真的是一场超乎寻常的苦战,但又伴随着极不寻常的意义。在这里中国本土队伍终于第一次出现在外籍俱乐部的竞赛中,备受关注,没有让强壮的北欧人赢得那么容易,并一次次博得外国人的欢呼。”广州外籍队主办方说:“中国人只要认真地做一件事,成长起来是非常快的,你们就是这样。”这些称赞让大家备受鼓舞,满是欣慰之感。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张恒同学凭借四粒进球获得最佳球员称号(10支队伍仅两名最佳球员),当他举起奖杯的那一刻,一旁的陈新教练满脸洋溢着幸福,对于推广6年旱地冰球的她来说,带领中国队伍赢得外国人的称赞是她最大的欣慰。


赛后第二天,大家有又开始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,备战6月的世界杯。参加国际比赛使大家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,没有一名队员怠慢。眼前这支国家队也面临很多难题,队员全由大学生组成,个人经济能力有限,学校支持力度也有限,更缺少社会力量的支持。但我们相信,这条路没有尽头,即使再难我们也要走得更远,我们相信“Nothing is impossible”。


来源:山野杂志2014年07期

作者:陈新

赛事培训
商务合作
扫一扫

扫一扫加微信

返回顶部